星期日, 10月 01, 2006

[想] 奇蹟的夏天


看著球場上奔馳的身影,你可以聽到球門前守門員強勁急促的心跳聲,你甚至可以感覺到汗水從額頭滑動的瞬間即使你現在待在攝氏20度的放映室內然後哨聲響起,你感覺到某種似曾相識,似曾有種片段在生命中某種時間中以某種情緒伴隨著某種情境出現,你以為沒發生過的,其實一直在。

是這樣的暢快淋漓,讓這些早已體認到要成為家中支柱的小大人們,找到展現另一種生命意義的機會在場上,可以大叫,可以狂喜,可以悔恨,可以展現青春的驕陽,而且最重要的,可以得到認同。足球不只是足球,對他們而言,那一套套足球衣像是克拉克身上的紅披風,是布魯斯韋恩頭上的尖角頭盔。

步出電影院,我與P說:「他們至少有足球這一條出路,而在學校裡也算蠻風光的」,字句上頭看起來真是膚淺讓人難堪,事實上我想要表達的是,我以為這部片要討論(至少會是部分主要支線)教學資源在各地鄉鎮缺乏的問題,使得貧困家庭的學生難以為繼去接受更好的教育。若是以此為出發點的話,導演也許應該選擇普通班的學生做為議題的主角,畢竟足球隊的境況會是比一班普通班的學生來得好些。基於以上原因,我才會溜出上面那句話。

事實上,導演刻意地淡化處理整個教育資源(雨天校舍漏雨)、體育界的出路(教練同學)、單親家庭(健良早體認到他是家庭的支柱)、勞工職業傷害(阿亮?的父親深受肺結核之苦)、同儕競爭(矮子永遠只能在司令台上攝影)的問題。鏡頭上捕捉到的是男孩們為三年來最後一次比賽的專注,男孩們三年來並且毫無疑問會延續到未來的深厚友誼,那一次次起腳射門、雙手護球的瞬間。我相信最難忘的是雨天泥濘下的嘻鬧。

「踢足球未來的出路呢?」 貫穿全劇且不可避免的疑問 ,最後演變成相對簡單的問題「你要唸花農、還是花中?」這會不會是我們難以找到未來要做什麼的原因?